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新聞資訊

論壇

溫哥華地產

大溫餐館點評

溫哥華汽車

溫哥華教育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西方人不喝開水, 因為吃東西火大要"降火"?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,“喝熱水”是一種近乎文化圖騰的執念,從長輩叮囑的“多喝熱水治百病”,到酒店房間標配的燒水壺,再到保溫杯裡泡枸杞的養生潮流,熱水似乎被賦予了某種神秘的東方力量。


另一方面,不少人把西方人普遍飲用冷水甚至冰水這樣的差異,解讀為“體質差異”“文化優劣”甚至“文明高下”。自媒體上甚至有諸如“西方人基因抗寒”“喝冰水導致不孕不育”“外國水質好不用燒”的說法,看似有理有據,實則漏洞百出。

這些論調之所以流行,本質上是很多人普遍缺乏理性辨別的能力,將表象與本質混為一談,甚至將文化習慣包裝成科學真理。


以某主流媒體一篇名為《一出國就找不到熱水喝,為啥西方人不喝燒開的水?》的科普文章為例,作者將西方人不喝熱水的原因歸結為“身體需要‘滅火’”“先民沒發明出煮水器具”等謬論。

歐美人確實熱水喝得少,但原因並非如上所述。對於自媒體傳播偽科學,筆者早已見怪不怪,可影響力巨大的某主流媒體居然也在傳播這類非科學內容,其謬誤之離譜、誤導性之強,讓筆者實在無法坐視不理,下文將以事實和邏輯予以澄清。

謬論一:西方人吃東西火大,需要“降火”

該文說:

西方人每天攝入的肉食量、蛋白質量和熱量,都比咱中國的飲食高。從中醫角度講,這樣的吃法會導致“上火”。火旺,則陽盛;陽過盛,則需陰水來平衡,而冰水,則是陰性較強的水了,可很快使身體恢復平衡。簡單地說,老外喜歡喝涼水,也是因為平時吃得比較油膩,身體需要“滅火”。

首先,“上火”這一概念是典型的非科學理論,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,所謂“上火”症狀的真正原因主要來自於:

口腔潰瘍與維生素B缺乏或免疫失調相關;

牙齦腫痛多由牙結石引發牙齦炎導致;

便秘首要原因是膳食纖維攝入不足;


成年人痤瘡與雄激素水平及毛囊角化異常有關……

一個本就不科學的概念,強行用來解釋人體生理現象,只能是錯上加錯。

其次,從歷史維度看,中世紀歐洲平民的飲食以黑面包、豆類和少量醃肉為主,不可能做到“頓頓牛肉奶酪”,熱量攝入遠低於現代標准,談何“火旺”?將現代西方飲食結構投射到古代,實屬時空錯亂的想象。

謬論二:(西方)先民沒發明出煮水器具


該文說:

世界各大博物館展覽的古埃及、古希臘陶器,都是用來盛裝物品的,沒有發現一件類似古代華夏的煮水炊器。也就是說,煮水炊器,是華夏祖先在陶器時期的獨特發明。

普及一個基本常識:先問有沒有,再問為什麼。

在把“西方先民沒有發明出煮水器具”歸為西方人不喝熱水的原因之前,請務必先搞清楚——古代西方到底有沒有煮水器具。

考古證據顯示,古埃及、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均有陶器用於烹飪,只是用途與中國不同——西方陶器多用於盛放食物,而非煮沸液體。但“沒有專門煮水器”不等於“不會燒水”,用陶罐在火堆上加熱液體本就是人類早期文明的通用技能。

下圖是來自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人用來烹飪燒水的無釉陶制烹飪鍋(chytra)。

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15 秒